数字科协协同办公平台 |  移动端 |  EN |  公务邮箱

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氢能产业与安全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   发布时间: 2024-07-19

7月18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氢能产业与安全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活动由北京石油学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管网北京管道公司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协、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为本次大会的支持单位。大会以“创新(氢能)安全技术,助力‘氢’进万家”为主题,聚焦国内外氢能源产业链、创新链现状和发展,分析氢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研讨技术瓶颈、攻关课题和发展政策,积极推动氢能健康有序发展,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本次大会中外院士、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以解决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发展与安全的关键性问题为抓手,全面研讨氢能全产业链安全发展战略规划,交流创新技术,促进产学研用跨界合作,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石油学会理事长孙丽丽以“加快绿色氢能与石化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为题进行了主旨汇报。孙丽丽介绍了我国自2006年将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技术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来的进展、氢能“十四五”规划和2035中长期规划情况,并分析了中国工业减排面临的巨大挑战。她还指出了中国氢能产业核心部件的自主化水平与国际前沿的差距,并详细探讨了氢能制储输用的关键技术环节的问题、攻关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包括电解水、电解池、核能等制氢技术,气态、液态、固态氢储存运输技术,氢能与石化耦合产业安全发展技术,加氢站升级技术,以及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绿氨生产技术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以“油田多能开发与应用”为题进行了主旨汇报。李阳介绍了油田绿色发展的底色和多能源开发与利用状况,风光地热利用的情况,以及油田地区多能互补开发利用模式,并介绍了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他指出,新能源已成为油田高质量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能源之一,并通过开展油气田绿色低碳能源管理示范,在源侧、网侧和荷侧,打造了“煤电压舱调节、绿电优购优供、网电经济补充”“融合坚韧主网、区域平衡配网、绿色智能微网”“一切生产负荷皆可柔”的生产组织运营方式的变革实践。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卡尔加里大学教授程玉峰以“输氢管道完整性相关国际标准分析”为题进行了主旨汇报。程玉峰阐述了高压临氢管材的氢吸附、解离、渗透和扩散的机理,介绍了国际设计与测试标准,分析了高压临氢管材和管道输送的风险,并总结国内外,尤其是欧美材料氢损伤测试方法和标准的差异及应用案例,提出了管材失效控制方法和管材抗氢脆技术路线图,对推动管道纯氢输送和掺氢输氢工业的发展与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以“建设绿氢工业的思考”为题进行了主旨汇报。邹才能提出了在碳中和背景下“绿色+智慧”双轮驱动形成的新型能源体系,指出当前世界新能源生产与消费占比已达18%,能源管理智慧化正向煤炭、油气与新能源高效协同利用方向发展。报告还指出,各国氢能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如美国能源部发布了国家清洁氢能战略路线图,我国也颁布了氢能源发展规划。邹才能还指出,氢储运是规模化利用的瓶颈,高效安全储运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建议建设地上“绿氢大基地”,充分利用我国三北地区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以“中国氢(泛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战略研究”为题进行了主旨汇报。彭苏萍指出,氢能已成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纳入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结构鼓励类项目,氢能产业被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分析了国内外制氢产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氢燃料电池等用氢装备技术取得的不断突破;阐述了我国在氢能源与燃料电池领域的发展定位与差距,并强调了地方氢能政策在引领氢能产业体系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指出我国在制氢环节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储运环节仍存在较大差距,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Syaza Ahmed教授以“氢气输送基础设施的定量风险评估”为题进行了主旨汇报。Syaza Ahmed提出氢气输送设施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介绍了国际氢气输送基础设施的定量风险评估相关案例,阐述了氢气输送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对氢气输送安全起到的关键作用,为促进氢气输送基础设施安全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建议。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北京市科协氢能产业与安全专业智库基地揭牌与联盟单位授牌仪式。北京市科协氢能产业与安全专业智库基地的成立,旨在促进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和安全技术的创新。通过各联盟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氢能规模化高效利用的载体作用,促进形成多元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并且紧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加快突破氢能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瓶颈。

与会专家和学者们一致认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氢能必将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实现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建立,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