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资讯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关于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0-11-23

京科协发〔2020〕34号,2020年11月23日

市学会、基金会,各区科协,基层组织,市科协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

《关于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九届七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北京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要求,在新的起点上积极推动科普理念与实践的双升级(简称科普双升级),努力实现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创科普事业新局面,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指示,围绕中国科协“1961”战略布局和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北京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总体安排,深刻把握新时代科普工作新任务新要求,着眼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比翼齐飞”,着眼科普事业适应首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眼解决当前科普工作存在的“三个不平衡”(重视科学知识传播与轻视科学方法传授的不平衡,重视科普内容与轻视科普形式的不平衡,重视组织科普活动与轻视研究科普方法的不平衡)问题,坚持把“三突出”(突出科学思想方法传播与普及、突出科学传播形式创新与发展、突出科学普及方法研究与应用)贯穿到科普双升级深化实践的方方面面,加强科普工作的谋篇布局,组织实施“143工程”(建设首都科普主平台,抓好品牌化科普活动、主题化科学教育、社会化科普行动和国际化科普交流等4项重点工作,推进专业化科普队伍、信息化科普手段、前瞻性科普研究等3项基本建设),推动形成首都科普“新名片”和“新地标”,提高首都地区科普的动员、组织、创新和供给能力,促进科普事业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可持续发展,在首都地区形成更加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科普要求,加强科普工作的谋篇布局

(一)自觉把科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当中。坚持在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中系统思考科普工作新格局新作为,把科普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基础工程、作为创新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培育手段来抓,落实到各项规划、建设、工作当中。着眼推动首都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完善首都治理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打赢“三大攻坚战”、筹办好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任务,找准科普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推进科普工作的全方位创新实践,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作出应有贡献。积极落实《京津冀科协全面合作意向书》和《京津冀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协议》,强化京津冀科学教育馆联盟建设和作用发挥,推动京津冀科普工作联动发展,产生联动效应。认真落实《北京市科协落实<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工作要点》,发挥科协系统人才和资源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二)以创新促发展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推动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区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强化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保障。组织落实《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坚持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思维,推进“五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和“五项基础工程”建设。开展2020年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评估北京市和各区公民科学素质指标完成情况,研究分析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趋势,组织开展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和实施《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25-2035)》。

(三)以疫情防控为契机积极探索应急科普体系建设。紧紧围绕维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助力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动员科协系统和社会组织的科普力量,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和科技工作者专业优势,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加强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实践情况的总结分析,深入研究应急科普工作规律,探索应急科普响应机制,构建应急科普体系,服务首都经济社会稳定大局。

(四)加强基层科普服务基层党建。坚持聚焦靶心、党建引领,认真落实《北京市科协关于加强基层科普服务基层党建的意见》,促进基层科普与基层党建、城市治理工作合力合拍、相互促进、整体联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基层治理体系、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当中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浓厚科学氛围。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科普创新服务党建,党建引领科普下沉,突出资源整合集成,优化科普服务供给,构建为民服务的科普网络。注重发挥“三长”等关键人物组织作用,影响和带动基层科普广泛开展。发挥科学教育场馆资源优势,推动形成居民走出家门、走出社区参加活动的重要场所。

三、适应新时代科普发展需要,推进首都科普主平台建设

(五)推进首都科普主平台建设发展。准确把握首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普专业化的需求,充分发挥首都地区科学教育场馆的科普组织、人才、资源、供给、服务等优势,强化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的枢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建设发展,形成以首都地区科学教育场馆为主体的“首都科普主平台”。充分调动首都地区科学教育场馆参与首都科普主平台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为切入点提升科学教育场馆的科普理念和科普实践,与时俱进的创新科普形式和科普方法,促进首都地区科学教育场馆内涵提质升级,提高首都科普主平台建设水平,激发首都科普活力和生机。以首都科普主平台为依托,推动以科学教育为核心的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及其基地建设,促进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树立“逛北京、看创新”的科普旅游整体形象,形成首都科普“新名片”。

(六)发挥北京科学中心引领示范作用。突出北京科学中心在首都科普主平台的地位作用,按照“高端发展、体系发展、融合发展、面向世界”的发展思路,贯彻“展教结合、以教为主”的发展理念,广泛开展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科技展示和科技交流,成为首都地区科普“双升级”实践载体、展教结合创新基地和重大科普活动阵地,带动科普理念和科普实践的创新,引领首都地区科学教育场馆发展,形成首都科普新地标。推进北京科学中心、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的展教业务融合发展,组织开发主题展教展线课程,建设科学思想方法主题展教区,发展北京科技教育创新研究院,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举办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和科普主题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展教功能,形成北京科学中心“三位一体”建设模式。依靠展教理念、功能内涵,突破空间和规模的限制,推动科学中心分中心和特色体验中心建设,走体系化发展之路,形成北京科学中心“1+16+N”发展模式。加强与首都地区学会社团、科研院所、教育培训、高新企业、科普宣传等单位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科学传播、学术交流、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等活动,形成北京科学中心多维平台模式。

四、以“四项”重点工作为牵引,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七)推动“品牌化科普活动”的创新发展。品牌化科普活动是首都科普主平台推动群众性科普活动的重要抓手,是科普工作持续发力的主要途径。要以群众性主题科普活动、社会公众科技科普体验、科普机构集中科普服务以及开展科技创新、科普技能、学习科学的竞赛活动为基本内容,推动科普品牌活动的共建共享和联动发展,形成以品牌化科普活动带动首都地区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的工作格局。突出抓好北京科学嘉年华(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北京科学传播大赛、北京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等科普品牌活动的创新发展,发挥开展科普活动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举办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以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激发和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八)推动“主题化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主题化科学教育是首都科普主平台推动校外科学教育的重要渠道。坚持校内外科学教育的融合发展,合理开发和利用科学教育场馆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推动以科学思想方法传播为核心的校外科学教育的机制和平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体验和深度学习。举办青少年创意编程、“非常小答客”知识竞答、高校科学营北京营等科学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坚持高点定位、开放合作,推进“首都科学讲堂”创新发展,以解读科学精神为主线、当今科学热点为话题、打造系列演讲为特色、媒体联动传播为延伸,充分利用首都地区知名专家集聚的优势,精心打造讲堂栏目,成为首都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网络科普知名品牌。开设“首都科创开讲”网络传播平台,普及高新企业科技创新的前沿科技知识,讲好首都地区科技创新关键人物的创新故事,传播首都地区科技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展现首都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企业发展后劲。

(九)推动“社会化科普行动”的创新发展。社会化科普行动是首都科普主平台提供全社会开展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积极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科普机构与个体投身科普创新,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普工作的氛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科普行动”。组织北京流动科学中心走基层、科学教育北京行、首都科普剧团基层巡演、科普资源基层行等活动,实施基层科普品牌活动支持、社区科普益民(科普惠农兴村)、科技和科普服务支持行动等计划,开通科普资源网站“科普中央厨房”VIP帐户进中心,配送《北京科技报》进中心站点、入社区居民,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和科普服务品牌的提质升级,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科技和科普服务。开展“首都科普联合行动”。组织科学教育场馆联合开展主题科普,举办首都科普科技企业开放日,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传播活动,展示首都科普主平台形象,展示科技企业创新成果、创新创造创业智慧。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内容共建、品牌互推,建设传播矩阵和专家库。各区、学会社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等单位要广泛开展“科普之春”、“科普之夏”等基层科普品牌活动,让科普活动更多地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生产、走进生活。加强横向联合,积极做好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十)推动“国际化科普交流”的创新发展。国际化科普交流是首都科普主平台打造“世界一流”首都科普的重要途径,是首都科普民间对外交流的新渠道。要着眼“四个中心”建设,推动科学传播领域的国际和区域交流,凝聚国内外科学传播力量,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建设。积极推动以“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为代表的国际科普交流平台的创新发展,重点办好北京中外科技馆长对话会、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年度会议(北京国际科学节圆桌会议)、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北京科学嘉年华世界科普展览展示等活动,拓展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科技展览等方面高端学术交流、经验互鉴活动,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科学传播国际学习交流平台。办好北京青少年创客国际交流展示活动、北京国际电影节青少年科学影像单元展评展映活动、“一带一路”青少年科学营,选拔优秀青少年参加ISEF、丹麦青年科学家竞赛等重点国际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以北京科学教育馆馆长高峰会、京津冀科学教育馆联盟等为平台,加强与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以及国际科普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科普工作创新的价值海拔。

五、以“三项”建设为重点,夯实科普工作可持续发展基础

(十一)加强专业化科普队伍建设。组建“首都科普服务团”,聚集首都地区高层次科普人才,为首都科普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健全科普专业人才发展机制,以科学传播职称评价规范行业人才评价,促进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引领科普工作者专业能力提升。推进以科研人员、科协骨干、科学记者等为重点的科普人才培养,探索面向不同科普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有效模式,提升科普专兼职人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以北京市科协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为抓手,加强科普创作人员队伍建设,促进科普出版作品创作创新。办好北京市公务员科学素质大讲堂,动员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科普服务,发挥好离退休科技人员作用,进一步加强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与基地校、实验室等单位交流合作,开展科研能力提升、科技英语等专题培训,举办生涯规划、学术研究沙龙,着力推进科技后备人才培养。

(十二)加强信息化科普手段建设。广泛运用信息化传播手段升级传统科普方式,积极推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提高“143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科普工作平台建设,推进“首都科普资讯服务融合平台”建设,推动“科学加”、“蝌蚪五线谱”、“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和各区科普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联动发展,构建科协系统科普宣传矩阵。实施开放的“科普中央厨房”建设机制,推动首都科普资源的融合发展与迭代创新,打造满足科普机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科普资源平台。深化现有科普资源挖掘创新、系列创作,推动科普资源、科普产品数字化,推广运用微视频、抖音等新型科普形式,培育新媒体科普资源生态。推动各区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渠道开设科普节目、专栏,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协同传播,不断丰富科学传播载体。积极推进科协频道建设,推动学术成果和学术资源科普化工作。

(十三)加强前瞻性科普研究。总结分析科普双升级的深化实践情况,挖掘提炼带有启示性、经验性的做法,形成可推广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逐步升华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普理论,带动科普创作与创新的品质提升。加强对科普方法的研究,积极探索科普理念、科普主体、科普内容、科普传播和科普融合等方面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方法体系、操作体系,丰富和完善科普理论,指导科普工作实践。办好科学教育学报,聚焦科普创新、汇集实践智慧、搭建学术平台、发布理论成果等,构建公共研究平台,打造科学思想方法传播纸媒载体,建设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理论研究主流阵地。围绕缓解科普资源供需失衡和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普资源配置,组织开展科普场馆政策保障体系专题研究,形成“首都科普条件平台”研究成果。

六、加强组织保障,狠抓工作落实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意见》贯彻落实,将各项要求纳入到本单位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当中,体现在具体工作当中,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建设持续推进。

(十五)坚持协同推进。严格落实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建立首都科普协同运行机制。北京市科协职能部门要发挥统筹谋划、组织协调和督导推进等作用,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强化资源力量统筹,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十六)注重分类实施。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推动主要任务,分类确定落实举措,抓大放小,重点推进,滚动发展。对于需要普遍执行和贯彻落实的措施,要加大工作力度,逐级压实责任。对于需要继续探索的事项,要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勇于探索创新,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在面上推广。对于鼓励提倡的做法,要有针对性地借鉴吸收,形成模式机制。

(十七)强化各项保障。各单位要围绕主要任务聚合各类人才资源,引导各方力量在首都科普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围绕《意见》明确的主要任务安排经费预算,确保各项建设顺利推进。要倡导真抓实干,防止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要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和氛围。

科学普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