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5-12
品牌活动是市科协构建社会化、集成化、规模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主要载体,主要包括:
一、学术交流
1.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是首都学术交流主平台的主体,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已连续举办24届。每年学术月期间,采用央地共办、市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学会自主举办等形式,开展百余项学术交流活动。100余家学会已建立学术年会制度。
2.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是首都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互动互融的高端对话机制和决策参考平台,自2003年起,每年组织一次。
3.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聚焦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和社会热点领域,遴选北京学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前沿、有重大科研进展的学术成果,以互动式专场学术报告会形式,交流研究成果,服务原始创新和产业发展。
4.北京十佳影响力学术会议评选。是市科协推进学术评价的举措之一,通过促进学会间的学习交流、互通合作,带动提升首都学术交流整体水平。
5.市学会科技评价项目。是市科协支持引导市学会在促进学术交流、建立科学规范、引导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升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举措。包括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议等。
6.打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品牌,组织举办北京国际前沿科学对话会、北京国际科学传播研讨会、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从国际学术交流的角度服务人才成长和科技创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民间学术交流、科技交流平台,扩大市科协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7.加强港澳台民间科技交流合作,开展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系列活动,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平台,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汇聚共识,促进港澳台与北京创新发展互融互通。
8.推动市学会重点学术活动融入服贸会、中关村论坛、双创周、中国科协年会等高端科技、学术平台。
二、科学普及
1.北京科学嘉年华。每年9月第三周举办,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的大型集成化综合科普品牌活动,是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突出社会化、数字化、国际化、普惠性特点,以展览展示、互动体验、论坛交流、云端活动等为主要形式,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首都公众搭建学习、体验、感受科学的舞台。自201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普机构带来互动体验展项,带动全市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
2.北京科学传播大赛。是指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北京讲解大赛、北京科普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北京科幻创作创意大赛等赛事活动。
3.首都科普基层行。以科普服务基层为导向,以均衡区域科普工作发展为核心,推动优质科普资源整合下沉,重点面向16区,街道(乡镇)、社区(村)进行优秀科普资源宣传推广。
4.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联席赛事,是一项大型、具有示范意义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已举办40届。
5.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包括北京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北京国际科学节圆桌会议、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等,是推动国际科学传播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的品牌活动。
6.科学跨年系列活动。在元旦、春节“两节”期间,以“引领科学传播新风尚,打造科技文化新品牌”主题,全面统筹科学跨年之夜、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年度总决赛、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北京科学中心科学时光趴等科技科普活动,让科学家走上节庆荧屏,让院士专家入网开讲,创科技科普新路,引科学跨年新风,树文明实践先导,形成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科学跨年知名品牌,赋能新时代首都发展。
7.“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每年5月举办,以宣扬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展示科技工作者创新成果、展现科技工作者为民情怀、呈现科技工作者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激发首都科技工作者创新报国、引领发展,投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使命感责任感,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活动与北京科技周联动,包括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宣传月、科技科普主题宣传月、北京科技周系列活动、首都学术系列活动等。
8.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作品大赛(北京赛区)。每年1-5月举办,包括“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个单元,重点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及科学教育理念的应用与普及,考察青少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动员和激励广大学生参与科普创作,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已举办7届。
9.院士专家讲科学。北京市科协主办的科学传播品牌项目。活动联动京津冀蒙共同开展,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为公众带来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普讲座。2019年,活动获“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创新案例”,2020年入选中科馆、市教委等单位主办的“见字如面·对话未来”云端科学课,2021年出版的《遇见科学——院士专家讲科学》科普丛书成功入选第二届“书香科协”优秀图书。
10.首都青少年科幻嘉年华。发挥北京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资源优势,聚焦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和青少年科幻创意创作,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幻交流活动,培养科学与文明交融,引育科幻创意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夯实科幻发展潜力,营造科幻发展生态,促进首都科幻产业发展,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积极作用。包括北京科幻创作创意大赛、首都青少年科幻世界、“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获奖作品展、首都青少年科幻教育校园行、北京青少年科幻国际论坛等。
11.首都科普剧团。为“非实体、联盟式、平台型”组织,协同社会科普创作与表演机构,以打造优质科普剧目为主要科普产品的研发阵地。致力于推动科学与文化、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青少年创新人才,研发具有科学性、互动性、艺术性的创新型科普资源。现有40余家科普和演艺机构、百余名科普专家、演职人员、艺术家组成,先后资助科普剧25部,开展展演活动117场。
12.北京流动科学中心。指具备科学中心的展览教育模式和基本功能,采用小型化、模块化的互动展品及其他科普资源,在基层特别是科普基础设施相对匮乏的区域进行流动展出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13.科普中央厨房。整合首都地区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以科普机构为使用对象、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的科普信息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公众、不同机构的需求和特点,打造精细分类资源汇聚和搜索平台、科普众创交易平台和科普网上超市,共设置文字、视频、音频、挂图、试题、专家等6大类资源,前沿科技、基础科学、精准辟谣、天文地理、生态环保、健康医疗、运动科学、生活常识、应急避险、环境气候、航空航天等23个热点栏目。
三、创新服务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会。每年4-11月举办,包括创新创业公开课、大学生工程实习、双创精英训练营、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征集、推介等系列活动,已举办10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