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资讯

重点工作

     发布时间: 2022-05-12

围绕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重点工作平台包括:

一、科技人才评选和表彰

坚持以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感召和凝聚科技人才,以“4+4”人才工作体系,引领、培养、托举、汇聚科技人才,以宣传、表彰、举荐,推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主要资源包括:

1.主办奖项

(1)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1989年设立,表彰在企业生产、科研一线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工程技术人才。自2014年起,与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开展表彰工作,每五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表彰名额不超过250名,其中择优评选20名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

(2)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创新工作室。主要支持青年工程师获奖者及其团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每年申报评审一次,每年资助20个项目。

(3)青年人才托举项目。采用导师负责制,邀请院士、专家亲自指导青年科技人才从事科学研究。

(4)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和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征集。

2.支持奖项

(1)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市科协委托社会力量办奖,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具体实施。奖项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每年评选一次,至今已举办23届。

(2)支持19家市学会、基金会设立科技奖项23项。

3.国家级评选和表彰推荐渠道

(1)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协负责向中国科协推荐市域内候选人。

(2)全国创新争先奖。经中央批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表彰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

(3)中国青年科技奖。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培养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4)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唯一面向广大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奖励。

(5)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4.北京市评选和表彰推荐渠道

(1)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由市政府于2002年设立。

(2)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表彰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各领域、行业优秀青年人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评选表彰。

(3)北京学者计划及青年北京学者计划。

二、创新服务工作

聚焦“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主平台建设,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重点,创新服务平台包括:

1.院士专家服务中心。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是新时代背景下北京市科协服务首都各区发展的机制性工作平台。以各区主导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院士、专家等智力资源,人才、信息、成果、项目等科技资源,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等服务资源,从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科学传播、决策咨询等方面,推进区域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是科技资源汇聚企业的中转站、企业科技需求的情报站、创新服务活动的工作站。主要职责:指导企业建立企业协同创新组织、有效服务企业协同创新组织;组织专家人才为企业提供建设发展咨询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专利推广应用、承接企业有关科技攻关项目;组织科技人才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培训,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活动;支持帮助企业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进步,举荐表彰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开展工作,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铺路、架桥、搭台。

3.北京工程师学会。学会根植北京雄厚的工程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资源优势,以千家企业科协为基础,重点围绕工程科技人才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前沿学术交流、科技评价和工程师职业资格国际互认等开展业务,积极推进工程科技与经济融合,致力提升北京工程界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程科技服务新名片。

4.市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百余家学会参与共建市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5.“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中关村软件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培育“科创中国”北京样板,按照“一区一策”,推动在怀柔、通州、石景山、平谷等具有积极性和带动力的区域建设市级科技创新基地。

6.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以需求为导向,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学会、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基站、科技小院、农业企业等各方资源,提供咨询决策、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等服务。建设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建立专家库、成果库、需求库,通过“供需对接会”等方式灵活调配资源,进一步延伸服务渠道,实现资源与需求精准匹配,形成脉络清晰的市级统筹、区级协同、服务配送、站内落实、基层受益的服务模式,辐射带动区域乡村振兴发展。

三、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1.《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到2025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8%;到2035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国际创新型城市同等水平。“十四五”时期,将按照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坚持首善标准、坚持协同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等五个原则,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任务落实。重点开展面向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智慧提升、创新文化发展、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交流合作等六项重点工程。

2.科技馆之城建设。为充分利用首都地区丰富的科技科普资源,深入挖掘“创新之城”的内在价值和外在魅力,推进文化中心建设,推动“首都科技馆之城”建设。高水平发展专业科技馆发挥专业科技馆示范作用,整合社会科技科普场所资源发展非专业科技馆,构建合理规划、有效实施、科学评价、充分保障的运行机制,形成“纵向一体、横向协同”的科技馆体系新型网状发展格局。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培育场馆枢纽,以交流合作和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育才、活动联动,促进科技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提升科技馆科普服务能力。强化科技馆之城建设的内联外引功能,优化科技场馆发展生态,推进科技场馆开放共享和资源融通,构建以科技馆之城为依托的科技科普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科技科普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科技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促进“银龄e享”科技惠老科普行动、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乡村振兴、促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建设、促进创新文化发展工程建设、促进科学素质建设国际交流合作。

3.科技科普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立“科文旅联合体”及协调推进机制,构建横向跨界交流平台融合发展网络,支持科文旅场馆、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数字化升级、资源建设、课程开发等,打造品牌活动,促进“科文旅联合体”体验场所的跨界合作、融合发展和开放共享,推动科技、科普、文化、旅游之间相互赋能。

4.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组建首都科普专家服务团,精选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科普课程、科普活动、科技科普专家等优质资源服务学校科技教育,鼓励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加强学校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试点科技副校长机制。

5.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挥全市科协系统的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大乡村振兴科技供给和人才支撑,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开展科技资源对接、科技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普及等活动。

6.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中国科协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而设置的。中国科协于1999年开展了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北京市科协为推荐渠道。

7.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北京市科普基地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由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兴办,面向社会开放,在科学传播、科普创作、科普活动、科普展教品开发、科普知识培训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场所或机构,是本市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包括科技场馆类、科普研发类和科技传播类三类。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命名。

8.举办优秀科普创作资源评选,发布优秀科普图书推荐书目,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活动。

9.科学思维破迷反伪反邪教专项活动。通过专项科普展览、讲座、图册视频宣传、群众文化活动、学术交流等形式,宣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思辨,破除迷信伪科学、抵制邪教侵蚀,传播识别邪教方法,提高防范邪教意识。

四、科协智库工作

形成以专业智库基地、调研课题、决策咨询沙龙、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为工作支撑,科技工作者建议、政协提案、第三方评估为转化渠道的科协专业智库体系,具体包括:

1.专业智库基地。目前在学会、高校等设立了20个基地,领域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城市安全、智慧农业、公共卫生、新材料、科普理论与实践、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各基地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目前登记专家500余人。

2.调研课题、决策咨询沙龙。每年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开展课题数20个以内,沙龙数10期以内。

3.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中国科协按照中央书记处要求设立的采集科技工作者第一手信息的“直报点”。全市共有56个站点,覆盖经开区、16个区科协等单位。

五、国际科技组织工作

为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服务国家对外交往和首都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科技组织相关工作。

1.协助中国科协与北京市外办推动国际科技组织在京落户及新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促进条件成熟的国际科技组织在京设立代表机构,推动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落地北京。

2.探索建立国际科技组织联络工作机制,通过机制与国际科技组织建立常态化联系,深化务实合作。

3.支持科技工作者在国际科技组织中任职履职,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支持北京地区科技人才在国际科技组织中任职履职。

六、科协党校建设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以下简称“党校”)于2021年6月成立,承担本市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市科协团结引领首都科技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创新重任的重要阵地。

1.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党校)、进场馆、进企业、上网络,开发、整理形成精选课程。

2.建设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展览、研发课程、采用VR/AR、沉浸式教学等形式,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联合各学会、基层科协和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建立教育基地网络。

基本情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Baidu
map